张军,Economics of Transition(手稿)

张军,“转轨经济学”,《中国经济学手册》,手稿;

原文请参考中国经济学手册(第一卷)

过度经济学以研究转型经济的不同表现为目标,上世纪末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在大规模经济转型运动初期,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经济衰退,但中国的改革却避免了这一现象,这引起了国际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此外,在更早些时间,经济过渡在中国以谨慎方式缓慢推行。在此起步阶段,国内的经济学家对改革思路、目标和方式也开展了积极讨论和深刻的研究。

阅读全文 »

Murphy, Kevin M.,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 Vishny, 1992

Murphy, K.M., Shleifer, A., & Vishny, R.W. (1992). The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 Pitfalls of Partial Refor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7, 889-906.

原文链接:https://scholar.harvard.edu

1988年苏联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但仅仅三年后,全国经济便濒临彻底崩溃。作者提出,部分市场化的改革会导致投入从国有部门转移向私人部门,这会破坏整个经济的协调和计划分配。

阅读全文 »

Lin, Justin Yifu., 1992

Lin, Justin Yifu. "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 34-51;

原文链接:https://www.jstor.org/stable/2117601

上世纪70年代改开前中国农业粮食产量滞涨,但在1978年后骤增,大部分研究归因为三点:粮食采购价格上涨;投入要素(化肥)增加;人力资源调整(HRS),本文重点分解HRS对粮食增产的实际贡献。

阅读全文 »

Liang, 1992

Neng Liang, "Beyond import substitution and export promotion: A new typology of trade strategie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8.3(1992): 447-472.

原文链接: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epdf/10.1080/00220389208422241

传统理论中的贸易战略是两级对立的,即进口替代(IS)和出口导向(EP)。以一个传统的两部门(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模型为例,进口商品的减少必定意味着出口商品的增加。但这个模型在现实中解释力并不强,且存在诸多矛盾之处。

阅读全文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