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笔:“转轨经济学”与中国的价格双轨制
张军,Economics of Transition(手稿)
张军,“转轨经济学”,《中国经济学手册》,手稿;
原文请参考中国经济学手册(第一卷)
过度经济学以研究转型经济的不同表现为目标,上世纪末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在大规模经济转型运动初期,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经济衰退,但中国的改革却避免了这一现象,这引起了国际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此外,在更早些时间,经济过渡在中国以谨慎方式缓慢推行。在此起步阶段,国内的经济学家对改革思路、目标和方式也开展了积极讨论和深刻的研究。
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解释出“中央计划经济”带来的高产出增长率不能延续的增长趋势,但对于经济转型,上世纪九十年代广为接受的传统理论是改革政策的各个配套部分必须一揽子付诸实施,且要越快越好。但这一激进理论的实践最终导致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衰退。而在中国,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条件,八十年代的改革从在试错中推进,到九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学界开始形成体系化的寻求论证平稳的转型方式。
实际上,平稳缓慢的局部改革能在中国成功推行却在苏联东欧失败,中国改革前置条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农业部门占比高,且管理结构更近似M型,这促进了“既保留计划分配同时又将增量产出拖入市场体制”的价格双轨制,在中国,“计划的权利和义务都得到了完全的保障和履行”,政府有能力和权威保证着计划的执行,完成了价格双轨制下的均衡改进。
Lau, Lawrence J., Yingyi Qian, and Gerard Roland., 2000
Lau, Lawrence J., Yingyi Qian, and Gerard Roland. "Reform without losers: An interpretation of China's dual-track approach to transi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8.1 (2000): 120-143;
原文链接:https://www.jstor.org/stable/10.1086/262113
作者分析了价格双轨制下的均衡,在计划能被很好的执行的前提下能完成帕累托改善。具体的,作者分了两种情况,首先是计划的数量小于完全自由化的均衡数量,此时在有限自由化条件下,计划轨道和市场轨道是完全分离的,市场轨道只包括剩余需求和剩余供给,双轨制方法是帕累托改进,但一般不能达到效率。而当计划的数量大于完全自由化均衡数量时,可以理解为计划供应商能在均衡状态时在市场上“回购其交付义务”,最终也得到双轨制下的帕累托改善。
此外,作者讨论了计划轨道执行的可行性,包括对国家执法的预期,国家监控管理的成本。作者根据中国的实际数据,验证了双规实行的可能性,并通过计划轨道的逐渐下降来释放一部分“低效率”,创造新的激励,推动经济稳步发展。
Zhang, Jun., 2019
"China's price liberalization and market reform: A historic perspective." in Goss Garnaut, Fang Cai and Ligang Song(eds), China's 40 Year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1978-2018, 2019,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原文链接: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
中国早期计划经济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建立市场经济,中国必须放开定价的计划机制,纠正产出和投入中的价格扭曲。到1984年,中国已经允许部分农产品和几种生产资料同时实行两种价格制度。1984年9月的莫干山会议有重大意义,此后,价格双轨制成为了中国市场改革的过度战略。
注意到,不同于苏联,中国地方政府的有着很强大的决策权,这也说明地方政府的计划分配权力大大加强,在文革后,地方政府在核心工业产品的生产决策上有很大权力,因此,双轨制可以很好的将决策权下放到生产者本身,进而促进配额之上的增长。
尽管这一改革中可能存在计划执行困难,违规交易和腐败,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论,但政府的有力执行和公信力最终让双轨制成为了一个帕累托改善的过度政策,让中国平缓从计划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