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个人博客!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介绍

关于这个博客和博主

资源传送门

个人笔记
其他内容详见分类

提醒

  • 博客基于Github Page,访问速度和下载速度有限,有需要可以自行采用其他方式加速
  • (免责声明)博客内容可能包含错误(尤其学术相关),请自行甄别
  • 博客中只包括部分资料的直接下载链接,部分资料由于文件大小和内容(包含一些非商用图片)不便于公开展示,如有学习交流需要请直接邮件博主!博主不会在资料和笔记上收取任何费用

The evolving pattern of the wage-labor productivity nexus in China

Jun Zhang and Xiaofeng Liu, “The evolving pattern of the wage-labor productivity nexu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manufacturing firm-level data.” Economic Systems, 37(2013): 354-368;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39362513000514

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应该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可以根据生产函数推证),然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制造业人均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工资增长速度,劳动力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普遍观点是经济正处于转型和快速发展阶段,人们对工资的关注和劳动力市场的成熟程度均不够。

阅读全文 »

WTO accession and performance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Brandt, Loren, Johannes Van Biesebroeck, Luhang Wang, and Yifan Zhang. “WTO accession and performance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7.9 (2017): 2784-2820.

原文链接:https://www.aeaweb.org/articles?id=10.1257/aer.20121266

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中国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大部分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改革和外部投资准入的放款。然而,本文认为这些国际开放改革对本土企业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阅读全文 »

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

张军,“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一些发现及其解释”,《世界经济文汇》,2002 年第 1 期:18-31+17;

原文链接:cnki

上世纪九十年来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持续且显著的下降了,作者认为这不是一种短期的波动,相反,这是一种长期因素的作用下的经济增长减速。

作者发现,改革开放显著了改变了计划经济下资本过度累计的模式,使得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呗资本所利用,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1994年以来,资本产出比率从之前的下降趋势转移向了上升趋势,更进一步,经验增长率和资本产出比也是一个负相关关系。

阅读全文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许宪春(编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国于1985年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并在此后将方法从生产法拓展到支出法,并直接利用原始资料核算,同时也进行季度核算。自三次产业划分(1985)提出后,由于长期重视物质产品生产,在第三产业非物质服务活动上的统计资料存在缺失,最终在1993-1995年的三次产业普查中,根据新资料对过去1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进行了调整。

阅读全文 »

“分权与增长:中国的故事”

张军,“分权与增长:中国的故事”,《经济学(季刊)》,2007年10月(第 7卷第1期):21-52;

原文链接:cnki

在中国实行计划经济阶段,中央与地方之间一直有计划管理权力与财政收支管理的制度上的争论,且地方政府有很大的权力。这与苏联不同,同时的中央政府也维持了政治集中和奖惩地方官员能力,这导致了激励效应的顺利实施。改革开放时期后,中央和地方关系从“承包”转向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和自求平衡的协议关系,这更在边际上改变了地方政府的收益。然而,这些改革(分权和分税制)也导致了不同省份间财政收入差距扩大,政府的预算约束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的支出结构。

阅读全文 »

陈诗一,张军和 Gary H. Jefferson, 2009

陈诗一,张军和 Gary H. Jefferson, “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经济研究》,2009 年第 7 期:205-240;

原文链接:cnki

赶超战略导致了新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和要素严重错配,改革开放后的结构性改革释放了了这一结构红利,其中除第三产业改革,工业内部行业间的要素流动和结构调整也同样重要。

阅读全文 »

Martin Weitzman and Chenggang Xu, 1994

Martin Weitzman and Chenggang Xu, 1994, “Chinese township-village enterprise as vaguely defined cooperative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18: 121-145;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47596784710201

在传统西方经济学中,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首要任务也是核心任务在于界定明确的产权(东欧模式),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可以让私有财产所有者更有动机阻止旧制度里的低下效率。但是中国则采用了另一种转型模式,即以TVE作为非国有企业的主导形势转型。

阅读全文 »

张军,Economics of Transition(手稿)

张军,“转轨经济学”,《中国经济学手册》,手稿;

原文请参考中国经济学手册(第一卷)

过度经济学以研究转型经济的不同表现为目标,上世纪末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在大规模经济转型运动初期,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经济衰退,但中国的改革却避免了这一现象,这引起了国际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此外,在更早些时间,经济过渡在中国以谨慎方式缓慢推行。在此起步阶段,国内的经济学家对改革思路、目标和方式也开展了积极讨论和深刻的研究。

阅读全文 »

Murphy, Kevin M.,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 Vishny, 1992

Murphy, K.M., Shleifer, A., & Vishny, R.W. (1992). The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 Pitfalls of Partial Refor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7, 889-906.

原文链接:https://scholar.harvard.edu

1988年苏联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但仅仅三年后,全国经济便濒临彻底崩溃。作者提出,部分市场化的改革会导致投入从国有部门转移向私人部门,这会破坏整个经济的协调和计划分配。

阅读全文 »
0%